跳到主要內容區

陳必卿助理教授級專案教師

陳必卿(Chen,Bi Ching)

職稱:助理教授級專案教師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幼兒發展與教育博士

   臺南大學幼兒教育碩士

分機號碼:03-2118999分機5656

E-Mail:bcchen@mail.cgust.edu.tw

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嬰幼兒保育科兼任助理教授

學術研究領域: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幼兒教保模式、幼兒園教保實習、幼兒發展與學習評量、幼兒發展、幼兒遊戲、幼兒社會學、幼兒多元文化教育、幼兒後設溝通、跨文化兒童發展、兒童研究設計

專業服務: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審查委員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幼兒園健康促進推廣計畫訪視輔導委員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托嬰中心評鑑委員

公私立幼兒園優質輔導計畫輔導委員

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教保員複試評審委員

數位學習課程評審委員

大專校院課程教學計劃外審委員

歷年獲頒獎項與榮譽:

2022年指導學生參加南華大學幼兒教育系舉辦之台灣幼兒教育與照顧學術研討會獲得「最佳論文發表獎」

2021年「幼兒遊戲與玩具」課程通過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

2019年獲得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頒發中科大學報「熱門論文獎」

2018年獲得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頒發醫護與健康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佳作獎」

2016年獲得國立嘉義大學頒發點亮新世代教育暨第35屆課程與教學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佳作獎」

2015年獲得國立中山大學推舉擔任臺灣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暨大眾科學素養的文化脈絡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正義的實踐:弱勢學生的課程、教學與評量「口頭發表主持人」

2014年獲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頒發「碩博士優秀研究生獎學金」

研究計畫

計畫名稱

計畫內擔任工作

起訖年月

補助或委託機構

經費總額

從Bernstein語言符碼理論探討幼兒遊戲過程之口語溝通於精緻型語言符碼與限制型語言符碼內涵意義及輪替特質

主持人

2023/08/01~

2024/07/31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670,000

課室言談之語言符碼理論重建與實務分析

其他

2023/07/01~

2024/06/30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62,080

有教無類:幼兒園教師對反歧視教育之素養及其實踐研究

跨校/跨領域教師教學增能社群召集人

2023/04/01~

2023/12/31

長庚科技大學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

30,000

從文化回應教學觀點再思幼兒發展與學習之關聯性

跨校/跨領域教師教學增能社群召集人

2022/04/01~

2022/12/31

長庚科技大學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

30,000

你懂我說的話嗎?以Ladson-Billings批判思考能力探討偏鄉原漢幼教師之課室言談結構

其他

2022/01/01~

2022/12/31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62,080

運用Bateson遊戲理論分析幼兒族裔組合於假裝遊戲之後設溝通與權力關係特質

主持人

2021/02/01~

2022/01/31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664,000

不同入學管道之幼保系四技學生學習歷程之相關研究-以長庚科技大學為例

主持人

2021/04/23~

2021/12/31

長庚科技大學校務研究中心

50,000

研究論文發表

期刊論文

施淑娟、林玉穎、陳必卿(2023)。南迴地區原住民家長對幼兒金錢教養態度之調查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16(2),35-84。

陳必卿(2023)。幼兒遊戲與文化研究之系統性科學圖譜回顧。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9(4),371-399。

Chen, B. -C. (2023). Non-indigenous preschool teachers’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 in the indigenous areas of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 Policy, 17(1), 1-15.

朱婷葳、洪靖婷、廖楚熒、陳必卿(2023)。家長對幼兒情緒反應態度之調查研究。環球科技人文學刊,31,19-35。

陳必卿(2022)。大學選修課程於數位教學應用之實務經驗與展望。教育研究與實踐學刊,69(2),29-41。

陳必卿(2022)。系所專業選修課程實施數位教學之學習滿意度研究。中科大學報,9(2),77-102。

馮璵芯、謝雅玲、劉玟宜、陳必卿(2022)。幼兒批判性思考能力之研究。南台人文社會學報,26,65-90。

周俊男、陳必卿、李中國(2022)。童眼看世界—以拍照法探究幼兒視野中的幼兒園。菏澤學院學報,44(3),69-75。

陳必卿(2021)。幼兒教師對娃娃家玩物觀點之研究。兒童與教育研究,16,41-79。

陳必卿(2019)。親子共讀研究在認知與語文取向分析的回顧與展望。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3,36-63。

陳必卿(2018)。從遊戲情境探討幼兒言談特質及其內容。中科大學報,5(1),71-92。

陳必卿(2017)。臺東地區原住民家長對幼兒園數學學習情境之態度調查。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9,141-167。

陳必卿(2017)。學齡前排灣族家長對幼兒教養信念與實踐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1(3),68-85。

陳必卿(2016)。原住民家長選擇與運用圖畫書之態度調查。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9(2),25-53。

陳必卿(2015)。學齡前家長對不同性別幼兒教養信念之探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刊,1(2),93-105。

陳必卿(2015)。學前幼兒於不同性別組合中的數學學習類型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1(4),337-366。

陳必卿(2014)。原住民家長對部落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關係觀點探究。崑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學報,5,211-236。

陳必卿、林聖曦(2013)。族群組合及遊戲情境下的幼兒遊戲之初探。環球科技人文學刊,16,33-50。

宣崇慧、蘇政輝、陳必卿、余孟儒、王涵、張文真、邱鬱芬(2012)。學前聲韻處理、快速念名與視覺記憶能力預測小一學童識字困難之檢測。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1),53-78。

陳必卿、蘇政輝(2012)。運用圖畫書進行死亡概念教學對幼兒死亡概念學習態度之影響。兒童照顧與教育,2,23-46。

陳必卿、鄒宜庭(2012)。原漢家長對幼兒數學學習觀點之探究。南台人文社會學報,7,53-81。

專書論文

齊君蕙、陳必卿(2019年5月)。國外學前教師運用數位科技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載於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主編),醫護與健康科技研討會論文集(頁83-89)。宜蘭: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林玉穎、陳必卿(2018年6月)。幼教師運用圖畫書進行不同語言教學對學前幼兒語言表達與理解之研究。載於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主編),醫護與健康科技研討會論文集(頁59-67)。宜蘭: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齊君蕙、陳必卿(2018年6月)。偏鄉學前幼兒教師之多元文化素養與實踐—以文化回應教學理論為取向。載於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主編),醫護與健康科技研討會論文集(頁68-75)。宜蘭: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陳必卿(2017年12月)。學齡前幼兒語用發展文獻回顧與展望。載於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編),幼兒教育創新與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7-96)。屏東: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必卿(2017年6月)。數位科技與幼兒認知發展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編),優質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3-52)。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必卿(2016年6月)。排灣族家長對學齡前幼兒教養信念及其實踐歷程探究。載於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編),全國原住民族教育暨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87-406)。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陳必卿(2015年12月)。從原住民家長的觀點探討幼兒在部落生活的數學學習。載於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編),兩岸原住民族/少數民族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7-134)。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必卿(2012年12月)。不同族群下的幼兒遊戲探究—室內與戶外遊戲情境比較。載於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編),幼兒園課程發展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42)。臺中: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必卿、王曉婷(2012年9月)。不同族群家庭場域幼兒金錢探究。載於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編),兒童學習的文化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7-61)。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必卿(2012年9月)。排灣族家長宗教信仰對幼兒宗教教育之探究。載於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編),兒童學習的文化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1-75)。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蘇政輝、陳必卿(2012年5月)。幼教師運用圖畫書教學前後幼兒死亡概念之探究。載於弘光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主編),兒童教保與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5-174)。臺中:弘光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研討會論文

陳必卿(2023年10月)。運用Bateson遊戲理論探討不同幼兒族群組合下的遊戲後設溝通與權力關係。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2023跨界對話:從教育創新邁向永續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陳必卿、簡淑真(2023年10月)。以Bateson遊戲理論分析不同族群組合幼兒開啟假裝遊戲之後設溝通內涵。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2023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齊君蕙、汪麗真、田佳靈、謝文慧、洪慧英、陳必卿(2023年10月)。學前刻板印象研究之共現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2023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郭旆妘、陳必卿(2023年05月)。教保服務人員進行出汗性大肌肉活動教學困境與展望。論文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之「2023寓教美學優質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嘉義縣。

洪慧英、陳必卿(2022年12月)。偏鄉幼教師於課程設計之批判思考能力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2022偏鄉教育論壇」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田佳靈、陳必卿(2022年12月)。偏鄉幼兒園教師實施遠距教學之困境。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2022偏鄉教育論壇」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謝文慧、陳必卿(2022年10月)。學前家長對幼兒金錢教養態度之調查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之「2022新常態下的教育創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嘉義縣。

張育瑄、陳必卿(2022年10月)。原鄉漢籍幼教師跨化教學適應與成。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辦之「2022跨文化學習與適應」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翁鈺婷、陳必卿(2022年05月)。2011年至2021年幼兒數學教學之碩博士論文回顧與展望。論文發表於南華大學舉辦之「2022台灣幼兒教育與照顧」學術研討會,嘉義縣。

田佳靈、洪慧英、謝文慧、陳必卿(2021年11月)。學前教育於文化回應教學研究之系統性科學圖譜回顧。論文發表於臺北市立大學舉辦之「2021多元族群教育與師資培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翁鈺婷、陳必卿(2021年11月)。幼教師數學配對概念教學觀點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2021台灣教育研究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改革、全球公民、永續未來」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朱婷葳、廖楚熒、洪靖婷、陳必卿(2021年10月)。幼兒家長對幼兒情緒管理之調查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2021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馮璵芯、謝雅玲、劉玟宜、陳必卿(2021年10月)。從Vygotsky社會文化取向探討幼兒批判性思考能力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屏東大學舉辦之「2021幼兒園、家庭及社區協作」學術研討會,屏東縣。

陳必卿(2020年11月)。以Ladson-Billings文化回應教學理論觀點探討漢人教師於原住民地區教學的多元文化素養與實踐。論文發表於臺北市立大學舉辦之「2020多元族群教育與教師素養」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必卿(2020年10月)。幼兒因果學習研究取向之回顧。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2020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必卿(2018年3月)。學前幼兒體能遊戲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戶外遊戲場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臺東大學舉辦之「2018國立臺東大學與早稻田大學」學術研討會,臺東市。

齊君蕙、陳必卿(2017年11月)。從數學學習的歷程探討原住民幼兒文化參與之現象。論文發表於國立臺東大學舉辦之「2017年原住民族科學與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必卿、黃靖惠(2016年10月)。從符號互動理論的觀點探討偏鄉幼兒園親師座談活動之互動歷程。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辦之「2016年弱勢者教育:反省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必卿(2016年10月)。臺東地區原住民家長對幼兒園數學學習情境之態度調查。論文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主辦之「2016年點亮新世代教育暨第35屆課程與教學論壇」學術研討會,嘉義縣。

陳必卿、廖鳳瑞(2015年11月)。從生態系統理論的中間系統觀點探討親師互動之歷程。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2015大眾科學素養與跨文化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陳必卿、賴文鳳(2015年11月)。從文化回應教學理論的觀點探討偏鄉幼教師之多元文化素養及其實踐。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2015大眾科學素養與跨文化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陳必卿(2014年11月)。幼兒主動建構的性別組合與數學學習之比較。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2014美感、創新及教育實踐」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陳必卿(2014年11月)。幼兒園教保員對職業認同之觀點探究。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2014美感、創新及教育實踐」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陳必卿(2014年11月)。原住民幼兒對美感實踐歷程之探究。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2014美感、創新及教育實踐」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王曉婷、陳必卿(2011年11月)。Young Children’s Cooperative Drawing in Same-, Opposite-, and Mixed-Gender Peer Groups。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之「2011想像力與創造力—教育的活泉」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瀏覽數: